問學篇 |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禮記·中庸》
原文及譯文
【原文】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有弗問,問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篤,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能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譯文】要廣博地學習,要謹慎地求教,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別,要切實地實踐。不學則已,既然要學,不學到通達曉暢絕不能終止;不去求教則已,既然求教,不到徹底明白絕不能終止;不去思考則已,既然思考了,不想出一番道理絕不能終止;不去辨別則已,既然辨別了,不到分辨明白絕不能終止;不去做則已,既然做了,不確實做到圓滿絕不能終止。別人學一次就會,我要學一百次;別人學十次就會,我要學一千次。果真能夠實行這種方法,即使是再愚笨的人也一定能聰明起來,即使是脆弱的人也能堅強起來。
相關典故
古人“問學”的方法值得我們后世借鑒?!墩撜Z·子張》 “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边@里其實意在強調講求學習時既要廣泛學習又要能腳踏實地一心一意,不斷地反思自我,反思學問,明辨是非,最終身體力行。
當代價值
2013年3月1日,習近平主席在中共中央黨校建校80周年慶祝大會暨2013年春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里,談到領導干部要加強學習時曾經引用這一句名言,他說:
學習和思考、學習和實踐是相輔相成的,正所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蹦隳X子里裝著問題了,想解決問題了,想把問題解決好了,就會去學習,就會自覺去學習。要“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這句名言也常被人們當做勵志格言,比如中山大學的校訓,就是“博學 審問 慎思 明辨 篤行”。
之所以這樣備受重視,是因為這句話明確指出了從“學”到“習”這個過程里的五個層次:
“博學之”是第一層,廣泛地學習,掌握各種知識。
“審問之”是第二層,強調對不明白的問題要追問。
“慎思之”則是第三層,要求通過自己的思想活動來反復地思考,這是選擇消化的過程。
“明辨之”是第四層,明辨是非、決定結果的過程。
“篤行之”則是第五層,身體力行,強調堅持不懈。
博學審問是來認識世界探尋世界的規律,憤思明辨是要求反思來提高修養,篤行是實踐心中所想?!安W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也正是我們成為君子的必經之路。
責任部門:傳統文化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