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17日下午,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博士李杰老師為青島39中高一級部全體學生開展海洋科普講座——《花兒與海洋——乘風破浪的孢粉》。
在講座中,李老師首先介紹了多國國花,由此引入對花與花粉的介紹進而自然的引出本次的主角“孢粉”,即孢子與花粉的總稱。通過豐富的圖片和清晰的分類導圖向同學們普及了植物的分類。
然后,李老師對孢粉的特征做了詳細講解,用大量顯微鏡下的照片向同學們展示了形形色色的孢粉,讓同學們直觀的感受到孢粉的形態多樣,精彩紛呈。李老師通過形象化的類比,用生活中常見的百元人民幣的厚度作為參照,令我們真實地體會到孢粉的真實體積。自然界是最靈巧的工匠,遠勝于微雕的孢粉即使身量如此微乎其微,他們的表面結構卻出人意料的精巧:萌發孔有單孔(溝)與多孔(溝)之分,紋飾有條紋狀、網狀、顆粒狀棒狀之異……進化和演變在每次危急存亡之際被選擇。適者生存,生生不息。
隨后,李老師還向同學們展示了孢粉樣品的制備流程,孢粉通過風、水流在海里大量沉積,沉積樣品即從海中提取,這就是海洋與孢粉的聯系。通過講述了“鏡下鑒定”這一過程,細致地分析了光學、電子和掃描顯微鏡的不同用途。加深了同學們對“技術進步推動科學研究巨大發展”這一含義地深刻理解。
最后,李老師立足當下,向同學們普及了孢粉學在地質、考古學等方面的廣泛應用和發展圖景。孢粉學在勘探古植被古氣候,判斷物源文明考證等領域發揮的舉足輕重的作用。一顆顆微乎其微的孢粉,往往就是整個大工程的突破口。其中,李老師在講“文明考證”時舉的復活節島的例子:島上的居民為搬運神像大量砍伐棕櫚樹來運輸導致島上環境惡化,文明衰亡,令人深思……
在這次講座中,我們通過孢粉的不斷進化明白了只有不斷升華自身才能不斷乘風破浪,沖破人生中的重重艱難,敬畏自然,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發展才能有可靠的保障。每周一次的海洋科普講座為同學們打開了科學探索之門,每周不同的專家,不同的精彩內容,讓同學們憧憬期待。
撰稿:2022級2班 相唯
編輯:白曉歌
審核:趙晟珂 劉鋒
責任部門:課程中心 海洋教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