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2日下午,中國海洋大學海洋與大氣學院林霄沛院長在高中校區追夢劇場為全體高一學生開展了一場題為《人類對海洋的探索和認知》的海洋科普講座。
林院長以新西蘭和夏威夷的文化習俗入手,引出大航海時代,介紹了許多著名的人物及其成就,許多都是我們課本上出現的,如麥哲倫,鄭和等等。接著,過渡到現代海洋觀測體系的發展。從觀測計劃,觀測設備方面,對未來進行了預測,這些讓我了解到原來海洋是這樣的神秘和變化莫測,需要我們不斷的去探索。
讓人最感興趣的當然是一些“黑科技”了。水下滑翔機,波浪滑翔器……從深度最深的馬里亞納海溝,到海平面,國產科技都可以做到全面覆蓋。在當今社會,科技發展已經是綜合國力的決定性因素,科技強國更是現代國家的共同選擇。這些介紹,讓我感受到了我國科技實力的進步和強大。我們把關鍵技術掌握在自己手里,科技自立自強。
接著,林院長為我們介紹了大洋環流。林院長通過類比電影“太極張三豐”生動的介紹了洋流的運動軌跡,并介紹了不同地區環流的不同驅動因素。環流是海洋最大尺度的運動,也是海洋中的動力學,不僅和我們課本所學的知識息息相關,也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全球的經濟。曾經因為一次厄爾尼諾現象,在全球造成了數億美元的經濟損失。而且環流沿岸的氣溫也會升高,氣候出現巨大變化,嚴重影響我們的生活。
最后,同學們就講座內容積極地與林院長進行提問交流。在此過程中,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對物理海洋專業的好奇和興趣。人類迄今也堪堪探索了海洋的5%,我們探索的路還很長?!肮び破涫?,必先利其器”。想要更加精進,必將依托于科技的進步。這樣就更需要我們發揚創新精神,提升自身,滿懷信念地前進。
撰稿:2022級8班 楊承霖 董佳漪
編輯:白曉歌
審稿:趙晟珂、劉鋒
部門:課程中心 海洋教育研究室
感悟
我們所居住的星球雖然叫做地球,但是從太空中看,我們的地球是藍色的,這是因為地球表面的78%被海水所覆蓋,呈現出迷人的藍色。
自古以來,人類就對海洋充滿了好奇,從未停止過對海洋的探索。今天我們迎來了中國海洋大學海洋與大氣學院院長林霄沛教授的《人類對海洋的探索和認知》海洋講座,我們講述了人類對海洋在探索之旅。
不論何時,不論何地,人類對海洋在好奇心從未淚光消散減弱。從鄭和下西洋,到庫克船長的航海探索,再到富蘭克林畫出了第一張灣流圖,都體現了人類堅持不懈的探索精神,他們懷著無畏的勇氣向著海洋出發,目標是未知的一切。他們身上堅毅的品質激勵著我們奮進,他們的事跡鼓勵著我們要勇于探索未知的世界,敢于面對前進道路上的種種困難!
時代在發展,我們的目光隨著林教授的演講來到了近現代。熱帶海洋與全球大氣研究,厄爾尼諾和拉尼娜現象,衛星遙感和浮標技術,未來充滿無限潛力的海洋移動觀測平臺.......這些為我們打開了探索海洋世界的新大門?,F代海洋技術的不斷更新迭代,科技發展正在大步向前。面對當今時代日新月異的科技發展,我們更應立足現實努力學習,提高我們的知識水平,在科學技術方面要勇于創新,創造我們自主的高水平海洋探測設備,更好的認識和開發海洋。
現在,人類對于海洋的探索和認識只有5%,未來需要我們去探索更深更遠的地方。讓我們為未來的發展而努力,為未來的進步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2022級8班 郭思齊
又到了每周一次的海洋講座的時間,我激動地走進劇場參加本次的海洋講座。
今天我們迎來了中國海洋大學海洋與大氣學院林霄沛院長的“人類對海洋的探索和認知”主題海洋講座。林院長從夏威夷風情和新西蘭文化習俗入手,引出15世紀的“大航海時代”,最早是中國的鄭和,接著涌現出達伽馬,迪亞士,麥哲倫等許許多多偉大的航海家。從太空中看地球,地球被79%的海洋所覆蓋,所以自古以來人們對海洋的探索從未停歇,從鄭和下西洋到庫克船長對海洋的探索再到美國開國元勛富蘭克林通過收集大量資料數據繪制出世界上第一張灣流圖,不可思議的事,這張灣流圖竟與現在通過科技手段所繪制的灣流圖幾乎完全一致,這都體現了人們堅持不懈的探索精神和頑強的意志力。
科技隨著時代而發展,過渡到現代,我國在海洋探索這方面發展出了衛星遙感、浮標潛標、argo浮標、水下滑翔機等高端技術以及充滿潛力的移動觀測平臺,極大地降低了我國進行海洋探索的成本,幫助我們更加快速、準確的了解海洋,林院長還為我們介紹了環流和厄爾尼諾現象的相關知識。時代在飛速地發展,我們更應努力學習,提高自身的知識水平,提高創新水平,以后爭取為海洋探索貢獻自己的一份力。
——2022級8班 李義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