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初二3班的莊百寧。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以科技自立自強,逐夢未來星辰大?!?。
5月30日9時31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伴隨著巨大的轟鳴聲,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騰空而起,飛向太空。從“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到“欲上青天攬明月”的飛天妙思,從1999年第一艘無人試驗飛船“神舟一號”到2023年載人飛行的“神舟十六號”,中國航天強國夢在一代代航天人的努力下逐漸成為現實。探索神秘的宇宙,我們把美麗的夢想譜寫成了紀實的篇章。
與以往不同的是,執行“神十六”飛行任務的航天員,首次包含航天駕駛員、航天飛行工程師、載荷專家3個類型,其中戴眼鏡的載荷專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桂海潮,引發公眾極大關注。我國首位“戴眼鏡的專家”進入太空,意味著今后會有更多科學家可在太空展開科學研究,中國“飛天”進入了新階段?!吧袷边M入太空,標志著中國載人航天技術又邁出了一大步,也是中國科技自立自強的一個縮影。
作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青年教授、博士生導師,桂海潮主要負責空間科學實驗載荷的在軌操作。1986年,桂海潮出生在云南施甸一個普通家庭。2003年,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楊利偉成為中國飛天第一人。當時,桂海潮還是一名剛剛升入高二的學生,從校園廣播中聽到這個消息,他第一次感受到航天的吸引力。兩年后,桂海潮以第一志愿考入北航宇航學院飛行器設計與工程專業,他也是當年北航在云南省錄取的理科最高分。
聽到他的故事,我們往往心生羨慕,但比起這些令人驕傲的榮譽,我們更應該看到他付出的努力。比如,對于學習,我們有沒有做到勤奮刻苦?比如,在學習中遇到不懂的問題,是蒙混過關,還是無論下多大功夫也要搞明白?理想不是搭建在白日夢上的,一定是靠著堅韌不拔毅力和不斷挑戰的拼勁才一點點變成了現實。
他曾經說過:“我夢想著,有一天能把自己熱愛的科研工作搬到太空去”他最終實現了這個夢想!
正是有無數這樣的人,神舟系列才經歷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從弱到強的發展歷程,最終實現了原材料國產化,關鍵核心元器件100%自主可控,擺脫了誕生之初就面臨著的國外技術封鎖困境。彰顯了中國人“以科技自立自強”的堅定,和“逐夢未來星辰大?!钡睦寺?。
星空浩瀚,任重道遠。而肩負中國的科技未來發展希望的正是我們每一位同學。如果說航天領域的巨大成就是科技強國的生動注腳,那我們每一位就是尚未寫就的未來篇章。只有從今日開始的以每一次精誠治學的精神,每一點不積跬步的努力,才能在見證浩瀚宇宙的路上寫下我輩的榮光,才能在未來中國科技發展的路上發揮更大的力量!
我的演講結束,謝謝大家!
責任部門:團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