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9日下午,我校誠摯邀請中國海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陳洪舉副教授在高中校區追夢劇場為全體高一學生開展了一場題為《有趣的浮游動物》海洋科普系列講座。
陳教授以動畫片海綿寶寶中的痞老板形象引出浮游動物,浮游動物是海洋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早在1887年,便被世人發現。它們是不能逆水流而動,且營異養生活。接著,陳教授向我們展示了不同種類的浮游動物的外貌形態,它們大多身體表面柔軟,含水量高,密度小等。浮游動物是有多樣性的,它隸屬的門類數不勝數,我們看到了原生細胞的圖片,櫛水母細胞和軟體細胞門類中豐富多樣的浮游動物動態圖,從中我們了解到浮游動物從功能到體態形狀差異極大。
在了解了諸多浮游動物門類后,陳教授為同學們準備了一個“浮游動物連連看”的小游戲,大家踴躍參加,發表了對浮游動物母子配對的不同見解。結果出人意料,像對稱性發育的小浮游動物竟然會變成輻射型的海星等,這真是符合浮游動物子母不同的“變態發育”。這些有趣事實,讓我們更好地了解的浮游動物生長及發育的狀態。
隨后,陳教授向我們講述了浮游動物的作用。作為海洋生物的高級營養耳料,當然我們人類也可以直接或間接的食用浮游動物。我們了解到原來浮游動物也是具有危害的,像水母爆發以及赤潮,美麗的“熒光”海是夜光蟲無限繁生的結果,在其死后會導致海水大量缺氧,從而使其他海洋動物喪尸生命。盡管如此,但我們也需要保護浮游動物,浮游動物是海洋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不可讓人類活動危害它們的家園。
浮游世界充滿著神秘的色彩,其中的奧秘等待我們去探索,而各種浮游生物更是絢麗多姿,饒有趣味。最后,同學們就講座內容積極地與陳教授進行提問交流。通過本次海洋講座,同學們領略了浮游生物的各種知識,并與陳教授一同呼吁保護浮游動物,爭做海洋保護者。
感悟
2023年6月9號,海大環境與工程學院的陳洪舉教授為我們開設了關于浮游動物的海洋科普講座。一共圍繞三個大問題,一什么是浮游動物?浮游動物是一類經常在水中浮游,本身不能制造有機物的異養型無脊椎動物和脊椎動物幼體的總稱,在水中營浮游性生活的動物類群。它們或者完全沒有游泳能力,或者游泳能力微弱,不能作遠距離的移動,也不足以抵拒水的流動力。二浮游動物長什么樣子浮游生物體型細小,大多數用肉眼看不見,懸浮在水層中且游動能力很差,主要受水流支配而移動的生物,稱浮游生物。三浮游動物有什么作用?浮游動物是經濟水產動物;是中上層水域中魚類和其他經濟動物的重要餌料,對漁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由于很多種浮游動物的分布與氣候有關,因此,也可用作暖流、寒流的指示動物。許多種浮游動物是魚、貝類的重要餌料來源,有的種類如毛蝦、海蜇可作為人的食物。
通過對浮游生物的進一步了解,我們發現浮游生物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保護浮游生物多樣性 讓我們從節約用水、垃圾分類、低碳出行等小事做起!
—— 高一九班 杜冠彤
周五,高一同學們準時坐在小劇場中,又一次海洋講座開始了。這次的主題是浮游生物。 老師講到,浮游,是一種生活在水中的漂游生物。他們的個體通常非常微小,模樣也各有不同。然而聚在一起,卻能產生出夜光海那般浪漫美麗的景致。我們在這場關于海洋生命的認知旅途中,見到了輪蟲、火體蟲、水母、水?!瓱赡簧弦婚W而過的它們卻好像擁有靈動的生命力,向我們揭示海洋里神奇的一面,以及那些小小生物的分類、生活習性、樣貌與不同之處。
老師用這次海洋講座帶我們參觀了巨大海洋的一角,充實了同學們的知識,也讓我們對自然世界有了更為深刻的了解。盡管這些生物的生命周期通常很短,但它們永遠可以聚在一起,用短短的一生來詮釋自身的意義。
——高一九班 范樂涵
6月9日,來自中國海洋大學的陳教授給我們講解了關于海洋浮游生物的有關知識,讓我們對浮游生物的世界有了更多了解。
海洋浮游生物是懸浮在水層中常隨水流移動的海洋生物。這類生物缺乏發達的運動器官,沒有或僅有微弱的游動能力;絕大多數個體很小,須在顯微鏡下才能看清其構造,只有個別種的個體甚大.。這類生物范圍廣,數量大。
海洋浮游生物分類多,主要有原生動物、腔腸動物、輪蟲動物、甲殼動物、腹足類軟體動物、毛顎動物,其中以甲殼動物,尤其是橈足類最為重要。這些生物分布廣泛,從赤道熱帶海域到兩極寒冷水域都有分布。
但是如今因為海洋環境的逐漸惡化,海洋浮游生物大批死亡這警示著人類保護海洋環境,為生物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海洋浮游生物的未來是未知的,還需要人類繼續探索。
——高一九班 夾姝閱
撰稿:2022級9班 秦甜甜
主持:2022級10班 張銘哲
編輯:白曉歌
審核: 趙晟柯 劉鋒
責任部門: 課程中心 海洋教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