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調研題目確定的背景
學校作為教書育人的場所,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標。隨著教育改革的發展,學校對學生關鍵能力的培養成為學校教育的應有之義。而學生社團建設作為學生校園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學生社團作為傳統教學課堂的延伸,是深化素質教育、拓寬課堂界域的有效舉措和獨特載體,是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第二課堂。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滿足學生個性差異的有力支點,是提升教師專業素養、發揮教師個性特長的重要舞臺,是促進校園文化建設、深化學校辦學特色的關鍵力量。但前幾年受疫情的影響,學生常態化的社團有所中斷,學生社團需要進一步基于學生的需求加強建設。
二、學校社團存在的問題
(一)社團發展不均衡
我校學生社團發展呈現不均衡趨勢,部分社團活動存在形式化問題,呈現活動內容娛樂化、活動方式單一化等特點。
一是社團發展水平不均衡狀況比較明顯。有些社團活動多、規模大、影響廣,自身建設較為完善、發展空間很大。有些社團卻僅僅依靠社團成員的一腔熱血在維持,社團規章制度不完善、實施狀況一般,學校缺乏引導和督促。因此,社團活動的有序性和規范性還需要加強。二是學生對于社團價值的認知局限于滿足自身興趣愛好層面,導致不少社團活動過于重視娛樂性,忽視教育目的。加之社會流行文化的沖擊,學生更傾向與選擇娛樂性較重的藝術類、體育類社團,而注重學術探究的學術類社團參加人員較少。
(二)社團課程時間少、指導老師積極性低
我校高中社團活動時間為每周三下午的活動課,由于學校學生人數眾多,受場地、考試、提優、天氣、其他活動等因素的影響,難以保證社團活動如期進行。因此多數學生反映活動時間較少,無法滿足需求,并且社團活動會占用老師休息的時間,對于指導老師的正向激勵不足,指導老師工作積極性偏低。
(三)社團評價外顯化,可持續發展動力不足
必要的激勵機制和合理的獎懲制度是社團健康發展的不懈動力,學校關于社團活動課程的評價方式主要采用考勤和社團成果展示,以結果和成績作為評價標準和依據,缺乏對活動過程的關注和評價。評價主體以老師和學生會為主,社團內部缺少評價機制或者出現了為評而評的現象。此外,社團的繼承和發展不夠,注重外在形式,缺乏內涵傳承。分社團只為追求轟動效應,忽視社團長期發展,猶如曇花一現,直接影響學生社團課程的可持續發展。
二、解決建議
(一)強化社團課程管理
引導社團課程健康發展,將社團管理納入學校課程管理體制。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規范社團課程報名程序。因社團存在人員更新變動的原因,需要確立完善的課程報名程序:學生個人報名、現場師生互選、學校整體匯總、初選課程試聽、統一更換協調、公布人員名單。嚴格而又靈活的完成社團課程報名,能夠保證社團課程順利開始,避免課程資源的浪費。二是嚴格社團課程考勤原則。為保證課程質量,指導教師必須嚴格履行學生考勤記錄,并在課程結束后及時反饋給社團管理部門。為學生樹立正規課程觀念、重視社團課程。三是保證課程物質資源供給。協調統一課程時間,合理規劃課程場地。四是加大監督檢查力度。校長、學校團委、學生會作為社團課程的管理機構,要定期審核課程設計方案、課程實施效果、課程評估反饋。積極促進課程指導教師和學生將監督內化為課程制度,避免課程流于形式,朝著有序方向發展。
(二)完善社團課程主體建設
社團課程主體包括以學校和家長為主的支持性主體,以學生和教師為主的參與性主體。第一,課程主體要積極領悟和貫徹素質教育理念,重視社團課程價值,轉變改變學業成績是唯一衡量標準的觀念。第二,學校需要加強頂層設計,對全校社團課程的整體布局有科學合理的規劃。需要與高校、課程專家的形成穩定的交流合作關系。第三,教師積極轉變傳統角色,教師隊伍建設是實現社團課程資源優化發展的核心驅動力,要求學校為指導教師提供專業發展機會,提高教師的課程意識和課程開發能力,提高社團指導老師的地位和存在感。第四,最重要的是學生自己要轉變學習觀念和學習方式,積極參與社團課程,發揮自我創造力。
(三)健全課程評估機制
完善社團課程的指導與評價,是保證課程順利開展的重要舉措。首先,因社團性質和發展狀況各不相同,因此針對不同的社團課程給予不同指導策略。對于較為成熟的社團課程,采取繼承和發揚并舉,創新與完善雙行。反之,對于新興的社團課程,關注與指導為先,幫扶與糾正緊跟。以此保證社團課程有效進行,避免走入形式化道路。同時還要促進社團課程之間的橫向交流和合作,促進學生自主交流、自由討論。第二,建立完整細致的社團活動評價機制,關注點覆蓋常規課程質量及其教學過程。并在學生綜合素質考評和評優、政策中給予一定照顧,能夠激發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給社團指導老師相應的激勵機制,增加老師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