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調研項目內容
青島三十九中探索“深度學習機制”,從十個方面引導學生深度學習。一是教育學生崇師愛師,二是課前二分鐘充分準備,三是具有“本節課要上成最好課和上課能記住不拖到課下”的兩種意識,四是自習課實現零抬頭、零說話、零走動,五是實施補償性作業,六是進行課堂觀察、自習觀察、考試觀察“三觀察”,七是實施一生一策,八是課堂運用項目式教學,九是集體備課強調思維深度,十是家校聯合育人。十項做法旨在培養學生學習習慣,提升學習內驅力、專注力和深度思考力,實現課前、課中、課后全方位提高學習效率的目標。
二、存在問題
1.課前2分鐘鈴管理不到位,學生學習投入度不高。
2.自習課3個零管理年級存在層次性差異,個別班級落實不到位,督查老師不到位,問題治理不到位
3.集體備課深度不夠,補償性作業設計針對性不強,效果不理想。
4.分層分類培養機制推進落實不扎實。雖然有全員育人導師制和一生一策,但是落實不夠細致,沒有真正落實的每個學生身上。
三、整改推進情況
1. 加強體系機制研究,明確責任,明確目標,建立考核標準,扎實推進各項工作。協調分工,明確教務處、學生處、學生發展中心的職責;規范課前2分鐘鈴管理,堅持包級部,包樓層,包班級,形成領導+班主任+學科教師的管理機制;同時注意工作的協調性,加強部門之間的協作。
2.建立校級檢查、值班干部巡查、值班教師跟進檢查的三層管理制度,加強自習零抬頭、零說話,零走動的管理。在學生管理、以及轉化推進和效能提升等方面,明確薄弱環節,立足學生發展和教育教學兩個核心點重點用力,真正構建起有助于學生深度思維和多維度思考的校本學習環境。
3. 推進主題式教研活動,集備組加強分層作業和補償作業研究,結合學科特點和具體學情設置科學合理有效的作業,提升補償性作業設計的質量,完善分層次作業布置與批改,教師加強重點關注學生的個性化作業布置和批改,通過精準分層和一生一策,全面提升教學質量。加強改進和創新。在推進中不斷完善和改進,通過創新管理體制和評價體制,建立合理科學的評價標準,激發教師積極性。
4.課堂效率得到有效提升。深度學習機制覆蓋課前、課中和課后,對教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立足高效課堂推動教育變革、提升教育質量。形成了教研組集體教研,學校多元跟進聽課的課堂促進機制,有效提升了課堂教學實效。
5.完善學生分層分類培養機制,不斷實現強校提質。一是加強優質生培養。制定《青島三十九中強基計劃實施方案》,完善全員育人導師制,選派骨干教師利用自習課開設培優課程。特別是寒假期間,通過線上與線下相融合,自主與指導相結合的方式,推進強基培養。以個性化培養檔案建立實現對學生發展的持續性跟蹤。通過初高中育人與課程一體化建設,推進強基計劃向初中延伸,探索初高一體化特殊稟賦學生的貫通培養。落實教育局奇點計劃、筑基計劃、英才計劃要求,圍繞學生創新素養發展,推動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加強針對性輔導,助力學生參加創新大賽、學科競賽等活動。二是推進后30%學生轉化。教師對重點關注學生精準分析學情,對癥施策,通過分層輔導,面批面改,布置補償性作業等方式,持續跟進,查漏補缺,實現提升和轉化。學校尤其重視教育均衡,多年來對后30%學生持續關注,實施“一生一策”,采取分層輔導,建立微信群布置練習題夯實基礎,布置分層作業等方法,實現了后30%學生比率逐年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