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8日,我校的白曉歌博士為高一學子開設了一堂以《走進南極》為主題的科普講座,以她的親身經歷讓大家講述南極的故事,感受生命的偉大。
講座伊始,白曉歌博士介紹了自己曾兩次去到南極考察的經歷,并展示了拍攝的圖片作為本次講座的引入。例如“雪獅人面像”、中山站附近的“鷹嘴巖”、“藍冰”等。白博士還笑稱,在科研工作之余,他們會敲下來一點藍冰放進可樂里面喝。
同學們為照片與白博士繪聲繪色的描述所吸引,場內氣氛高漲。接下來,白曉歌博士給同學們放了她在南極拍攝的企鵝的視頻,通過視頻,同學們了解到了金圖企鵝——一到南半球的夏季,長城站附近的企鵝島漫山遍野都是它,同時也讓同學們了解到了體型最大的帝企鵝等。
播放的視頻中,還有兩只成年企鵝領著一群企鵝寶寶,白博士趣稱這是“幼兒園老師帶著一群小朋友”,企鵝寶寶們胖墩墩的,聚在一起,此情此景更加吸引了同學們的興趣。此時白博士引入了一個問題——“北極熊會吃企鵝嗎?”?!八赡軙?,因為它餓了。但他可能不會吃,因為他見不到”,臺下同學的回答生動又講求依據,彰顯了39學子的勤思與活力。接下來,白曉歌博士展映出一幅幅畫面:海豹新生兒的誕生、眾海豹中的海獅與各類水生植物、動物的標本圖像等,白曉歌博士通過直觀的畫面感,以另一種方式映射出了生命的來之不易,明晰了區分海豹海獅的方法,擴展了有關南極的生物類群知識等。聽到這里,同學們心中種下了收獲的種子。
最后,白博士為我們引入了“南極路上那些事”這一課題。白博士為我們介紹到內置齊全,壯觀宏大的雙龍探極??瓶缄爢T們要乘雪龍號從中國國內依次到達新西蘭、長城站、中山站。中途可能會到澳大利亞進行補給,也會路過“魔鬼西風帶”。隊員們在船上時有身體不適的狀態。此外,雪龍號的破冰過程十分艱難,隊員更要在惡劣寒冷的環境下進行任務。那我們國家為什么要努力進行科考呢?這就引入到了最后一個關鍵課題。鄧小平爺爺曾揮筆寫下“為人類和平利用南極做出貢獻”。我們隨著國力的不斷強大,要為南極的科考事業做出巨大的中國貢獻。我國從首個科學考察站建成,經歷過屈辱、經歷過艱辛和磨難,不到40年間,我們的老一輩科考隊員從0起步,竟短短時間內建造了5個科考站。而未來,更需要我們青少年去建設,我們需要也必須肩負其這個責任!
39學子收獲匪淺,收獲的不僅有知識方面的擴展與補充,更有精神層面的提高。通過講座,讓同學們深深地意識到個人與國家的緊密聯系,也加深了我們為國家學習、為社會學習的深刻涵義,更是理解了生命的涵義——珍貴而偉大!
學生感悟:
“冰川流動”,“藍冰”,“中山站附近的鷹嘴巖”……白曉歌博士通過這些有趣的例子將我們引入了一個我們從未了解過的世界——南極。
南極在我們的印象中,似乎總是灰茫茫,白蒼蒼的,但是通過今天的講座我才了解到,南極的生靈也有許多,那也是一片多姿多彩的大陸。那里有最大的企鵝——金圖企鵝;有最大的企鵝——帝企鵝……而令我印象最深的,則是那群十分可愛的企鵝們爭先恐后上岸的情景:它們有的一次便輕巧的撲到了冰層上,而有些卻重重地撞到冰層上,被摔回了水中,但是他們并沒有放棄,而是一次又一次的嘗試著,躍進著,這群大自然的精靈們所表現出的精神令我無比動容;而另一種小生靈----海豹,則令我淚目,當白曉歌老師介紹到小海豹降生時,海豹寶寶要適應七十多度的溫差才能活下來時,我不禁感到生命的可貴和母愛的偉大
萬物皆有靈,這些南極的小生靈給予了我莫大的震撼,也讓我感受到了自然的奇妙,南極在白曉歌老師的描繪下有了色彩,有了溫度,而背后科考隊員的精神則讓我們發自內心的敬重,他們在冰天雪地中,不畏艱險的鉆研奮斗著,他們用青春,讓鮮艷的國旗在南極洲上飄揚,讓在遠方的我們,在心中也種下了理想和奮斗的種子,向著遠方致敬,前行。
——高一一班趙彤
聽白曉歌老師 “走進南極”的講座,我們看到了獨屬于南極的詩情畫意:“藍冰”“羅密歐與朱麗葉”以及在我國中山站附近的奇巖:“鷹嘴巖”。
南極最有代表性的生靈是企鵝、海豹,印象最深的便是金圖企鵝成群結隊從水中跳到冰上的情景,一部分企鵝上了岸,一小部分企鵝沒有站穩,便從冰上滾了下來,但他們從不放棄,一次又一次地掙扎,最后成功上岸。海豹是一種充滿愛的生靈,母豹用盡全力生下小海豹,在冰雪下留下了分娩時的淤血,小海豹也要面臨極大的挑戰,一下承受60℃左右的溫差,并且直到能吃東西,才算小海豹的成功出生,這是多么充滿愛的生靈啊。
最令我感動的是南極科考隊員們在進行科考的情景:極寒的天氣,冷凜寒風,極晝時還要忍受太陽的曝曬,當把中山站的紅旗換成新的后,我久久不能平靜,五星紅旗在空中飛揚,是多少中國人的汗水、辛勞和智慧啊,向科考隊員們致敬!
感謝白老師給我們帶來的這么精彩的一節課,我們作為新時代的青年,要牢記使命,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
——高一(1)班崔逸凡
撰稿:高一一班 孫銘禧 張宜寧
審核:趙晟珂、李元基
責任部門:海洋教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