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提高學校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和水平,幫助班主任更有效地關注學生心理健康狀態,扎實推進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進學校德育工作整體發展,我校第十期“德育先鋒”班主任論壇于2021年5月28日在B318教室舉行。學校校務委員朱秀海、學生處宋德勇主任、劉軍主任、付立國主任、全體班主任及部分優秀青年教師參加了本次論壇活動。
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培養良好而健全的人格,而良好的心理健康狀態是形成學生健全人格的重要基礎。根據本學期學生處工作計劃,本次論壇由我校優秀心理老師王菲主講,主題是:做守護孩子的一盞燈塔——心理危機識別與干預。
作為學校的心理老師,王菲老師在課上課下密切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給予學生及時的關心和引導,今天她從“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心理求助的障礙、發現警告信號的途徑、與家長溝通需要注意的問題”等方面一一向大家介紹。
首先,王老師向大家介紹了目前我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狀態??傮w來看,我國青少年心理健康素養水平穩中有升,但是隨著青少年年齡、年級的提高,專業心理求助態度逐漸變得消極,高中生的專業心理求助態度顯著比初中生和小學生更消極。因此,更需要班主任及時關注高中生的心理狀態,鼓勵他們正確看待心理求助和心理輔導。
學校生活是青少年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班主任在與學生朝夕相處的過程中要用心留意學生的心理狀況,對此王老師提出以下兩點。第一,日常發現,做有心人。比如注意觀察學生是否上課時間不在教室內,而是在校園內游蕩,神情是否正常,是否悲傷哭泣等等。第二,察覺信號,做守門員。關注學生考勤情況,留意學生作業或朋友圈的訊息,與學生的閑談中發現其是否有一些危險舉動的打算等等,做到防患于未然。
只有了解清楚學生心理求助的障礙,才能對癥下藥,因此接下來王老師講述了學生心理求助過程中遇到的主要障礙。第一,心理健康素養,包括對于心理障礙知識的缺失、對于問題的識別等等。第二,對心理問題的消極態度,包括對心理和精神障礙的消極認知,認為沒有人會幫助自己或者想依靠自己獨立解決。第三,求助行動中的困難,如家長擔心心理求助會對學習產生影響,抑郁會降低求助的動力。
由此看來,與家長進行有效的溝通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一環,因此在論壇的最后,王老師向班主任們介紹了在與家長進行溝通時需要注意的問題。作為班主任與家長最常用的溝通方式是電話,應該讓積極的通話多于消極的通話次數,邀請家長分享他們的擔憂,并且主動提供解決方案。在面對面交談時列出至少關于這個孩子10點積極的事情,伴隨著不超過4個想與家長共同解決的問題。另外,表達同理心也十分重要,使用開放式問題和反饋式傾聽,幫助家長看到孩子現在實際狀況和未來理想狀況間的差異。
宋主任感慨道,學校一直以來非常重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今后班主任老師們要針對班級中存在的苗頭和問題給予高度關注,與學校心理老師配合采取積極措施措施,為學生心理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論壇最后,朱委員首先強調為了學生的健康成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可忽視,班主任在其中的作用尤為重要;其次,提醒班主任對待學生要包容而不是縱容,關愛而不溺愛,教育學生犯錯誤勇敢承擔責任,錘煉意志品質和健康心理;最后,朱委員叮囑各位班主任在工作辛勞之余也要關注自己的身心健康,做“快樂工作,陽光心態”的幸福工作者。
本次班主任論壇活動進一步增強了班主任對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理解和教育能力,明確了工作職責和要求,為我校做好各項工作尤其是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撰稿人:方聰
審核人:宋德勇
責任部門:學生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