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下午,全體高一同學在青島39中(海大附中)小劇場繼續開展每周一次的海洋科普系列講座。此次講座的主講人是國土資源部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王紅霞研究員,講座題目為《從一把海砂說起——認識礦物和寶石》。
青島,一座美麗的海濱城市,我們就生在這美麗的青島。走在海灘上,隨手抓起一把沙子,這一把沙子可沒有表面上看起來那么簡單。那么這小小的沙子又有些什么奧秘呢?仔細觀察之后會發現什么呢?講座伊始,王紅霞教授以一首詩歌引出同學們的思考,激發了同學們對探尋海砂中奧秘的興趣?!斑@海砂到底含有什么呢?”“海底還有什么礦物?”各種問題縈繞在同學們心頭。帶著這些疑問,同學們跟隨王老師進入了礦物和寶石的世界。
到底什么才是寶石呢?對于這個問題,王老師為同學們介紹,“廣義的寶石是指凡是用作首飾或工藝品的材料都統稱為寶石。而狹義的寶石是指自然界產生的礦物,巖石以及各類人工生產的作為首飾的材料?!?另外,王老師還指出,一件未加工的寶石稱之為原石,只有經過切磨雕琢才能充分揭示美麗的特征。也就是說,很多看起來并不特別的“石頭”也有可能是價格不菲的寶石。
隨后,王老師為同學們介紹了寶石的分類。寶石分為天然寶石和人工寶石。且天然寶石和人工寶石中還包括了很多不同類型的寶石。為了激發同學們的興趣,開闊同學們的眼界,王教授還展示了五大名貴寶石。欣賞這一張張精美的寶石圖片,同學們發出了一陣陣的驚嘆聲。最讓同學們感興趣的是,王老師介紹了幾種鑒別常見寶石真假的方法,很多同學都躍躍欲試想拿自家寶石做甄別對象。
講座最后,王老師表示未來如果有寶石鑒別方面的需求也可以向她進行免費咨詢鑒定。同時,希望同學們可以將科普知識融入生活,用心品味生活,讓知識更加生動,更加立體。善于發現生活中的知識、善于用知識闡釋生活奧秘。讓學習更有趣,生活更美好。
講座觀后感:
本周的海洋講座從一把海沙而起,再到認識礦物與寶石,王紅霞老師帶領我們領略了各具特色的寶石,帶來了一場美的盛宴。
青島,一個臨海的地區。清爽,潮濕,帶著談談海腥味的海風不時吹拂過人們的臉頰,腳下踏著松軟的沙灘,而這沙灘的主要成分便是石英和長石。由此王老師也倡導同學們多了解自己的故鄉。
通過王老師的講座也使我們大體了解到寶石的主要產地,例如濰坊昌樂的藍寶石:新疆的和田玉和瑪瑙;廣西的珍珠;緬甸的紅寶石;巴西的碧璽......隨著一張張PPT上瑰麗的寶石的展現同學們也深陷其中,五大名貴寶石中鉆石熠熠生輝,紅寶石鮮艷奇目,藍寶石高貴典雅,祖母綠醉人心魄,而金綠寶石溢彩流光。
正如《風授天資》所寫的那樣“抱樸守真映大千,空靈剔透出天然。千雕百塑嵯峨立,似玉似珠籠碧煙?!睂毷男纬梢惨涍^漫長的時間,而成才也需要同學們耐心的付出,相信經過時間的考驗,每個人都能展現出璀璨奪目的一面。
——2021級7班 王雅琪
今天我有幸聆聽了王紅霞老師的講座:從一把海沙說起——認識礦物與寶石。這讓從小生活在海邊的我第一次去細細觀察一把海沙。沙子的主要礦物質是石英和長石,在沙子里面,我看到了五彩繽紛的寶石世界。
廣泛的說,用作首飾或工藝品的材料可統稱為寶石,海洋中的有機寶石由自然界的生物生成,部分或全部由有機物質組成,可用于首飾及裝飾品的有機材料。隨著王老師的生動演講和一張張絢麗的PPT圖片,我看到了經過打磨、做工精細的鉆石;晶瑩剔透的紅寶石和昌樂產的、像大海般幽藍的藍寶石;以及名貴的、綠得令人心醉的祖母綠寶石。一張張寶石的圖片,仿佛讓我穿梭在彩虹的世界里。王老師讓我看到了珍珠是怎樣產生的;寶石的前身——未經打磨的原石到底是什么樣子的;讓我親眼看到了天然長成的六面、八面體寶石。我不禁贊嘆大自然是何等的奇妙。
就像河蚌中吐出的珍珠一樣,我才發現一顆珍珠竟是歷經了這么多磨難才變得完美起來。在學習生活中的我們,遇到的困難就像是河蚌中的那粒沙子,我們要忍耐著堅持著,不停地用黏液去包裹,你或許會驚訝的發現,平凡如沙粒的你在不知不覺中已經長成了一顆珍珠。
——2021級7班 田笑楠
撰稿人:2021級7班 蘆琛
攝影:2021級7班 呂佳潔瀅
指導:白曉歌 徐丹
審稿:王振敏 劉鋒
責任部門:課程中心
海洋教育研究室